![]() 如何理解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研究开发?2024-08-13 11:38:00 来源:重庆新仟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5次如何理解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研究开发?重庆开睿源会计师事务所---陈登明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三条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从科技成果转化定义可知,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基本上属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政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并提供相关服务推进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了解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情况,包括科技成果资产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七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基于此,企业的研发活动分为研究活动与开发活动两种类型,而且一般存在先后次序,即先进行研究,再进行开发,因而分处两个阶段。 一、研究阶段 (一)研究的内涵。《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研究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一定义: 一是一般先通过基础研究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再通过应用基础研究获取新的技术知识。 二是理解新知识,实质上就是学习新知识,但不是一般性的学习,而是通过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来学习,包括通过实验、试验、试制等方式来学习。 三是独创性调查,不是一般性调查,而是为获得新的科技知识并理解它们所进行的调查,主要是指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所进行的调查。 四是有计划调查,即目的性很强,应进行科研项目立项,有计划进度和阶段性目标,并投入人力和经费。 (二)企业研究活动的范围。企业的研究活动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一般不会是真正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但又不是具体为某项产品开发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成果评价。为应用已有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而进行的评价和选择。例如,进行市场调研活动,选择可以转化的科技成果等。 2、材料、设备等选型。为选用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而进行的配制、设计、评价、比较研究和最终选择。例如,企业为购买适用的机器设备,进行设备选型,在许多可供选择的机器设备中选择所需要的设备。 3、研究论证。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和方案论证等。这种论证所发生的费用,很难摊入某个产品或服务。 4、检索分析。进行情报文献检索、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等。对某些产品的研发,在立项之前,要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当前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与态势等,应该归入研究活动。 (三)企业研究的主要特征。研究是探索性活动,是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知识准备,以获得相关资料及确定的信息,其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不能确定能否转入开发,也不能确定用于哪个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也不能用于销售,不可以直接获得收入。 二、开发阶段 (一)开发的内涵。《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开发活动是在商业性生产之前,并为商业性生产服务的。 2、开发就是应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即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开发、应用。 3、开发活动是指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用于某项计划主要是产品开发,应用于某项设计主要是工艺开发,即开发活动就是产品开发、工艺开发活动。 4、开发活动是创造性活动,即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5、开发的结果是新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与现有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有显著的进步,即通常所说的新产品开发。 (二)开发活动的范围及特征。 1、开发活动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小试、中试和试生产设施等。 2、主要特征是,开发结果是确定的,可以用于销售,获得相关收入,而且开发过程是透明的,与前面提到的产品开发、工艺开发相对应。 三、综述 从理论上讲,开发是相对于研究而言的,是在研究阶段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在实践中,研究与开发是并行进行的,很难严格划分前后关系,而且要严格划分研究与开发有时是很困难的,当然也是不必要的。 /span>![]()
地址: 重庆市合川区南办处希尔安大道1024号 电话: 023-42838333 13618284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