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告资讯 >> 行业资讯 >> 农业农村部:要把智慧农业摆上突出位置,一文了解智慧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农业农村部:要把智慧农业摆上突出位置,一文了解智慧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4-11-28 14:26:07 来源:设施智慧农业工程全过程咨询研究院 浏览:7

农业农村部:要把智慧农业摆上突出位置,一文了解智慧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10月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送审稿)》以及《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送审稿)》等多个文件,要求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要把智慧农业摆上突出位置。

其中提出,政策层面要大力支持传感器、芯片、算法、模型等攻关,围绕智能监测、精准作业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深入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动相关技术装备不断突破并加快落地。实践层面要推出更多智能化解决方案,努力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

专项政策陆续提出,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农业迎来新“风口”。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开展了系列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智能装备、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等智慧农业科技取得了突破。

然而相比发达国家,因起步晚、基础薄弱,我国智慧农业研发应用水平整体呈落后态势;农业传感器、农业模型与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仍处于“跟跑模仿”阶段,落后先进国家 10~15 年;由于行业顶层设计缺失,各地区的智慧农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智慧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智慧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从战略层面进行系统谋划与科学布局。

未来智慧农业发展将迎来怎样的发展趋势?接下来小编将从历年智慧农业新政入手,为您整理和收集相关信息,带您了解智慧农业未来技术趋势和相关实现路径。

智慧农业相关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已经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涵盖了从中央层面到地方的执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这个政策体系通过促进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和协同合作,有效地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陆续发布了十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特定名词。根据不同的年代背景,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不同的重点。

<2012年以来 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智慧农业相关内容历程>

按照国家部署,从当前到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针对农业 “新基建”、智慧种养、智慧供应链、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产业化等方向,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总体思路,开展重点建设。

根据公开资料,到2035年,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基本实现,智慧农业取得标志性进展,我国进入世界农业强国前列。

智慧农业的“新基建”、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智慧农业学科与创新团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业主要环节的数字化全面转向农业全产业链、全环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批量建成少人化或无人化的智慧农(牧、渔)场,基本建成“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装备支撑、产业融合”的智慧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传感器与测控终端、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软件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智慧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体而言,预计大田、设施、畜禽、水产生产数字化水平分别达到 50%、70%、75%、75%,农业数字经济占第一产业 GDP 的比重超过 70%。

智慧农业未来可能重点突破的技术方向

01

攻关农业传感器与高端芯片、农业大数据智能与知识模型、农业人工智能(AI)算法与云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农业智能感知产品、农业自主作业(机器人)智能服务产品等重点产品。

02

推动高端产品在智慧农(牧、渔)场、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等的集成应用示范,培育农业软件开发与智能信息服务、农业传感器与测控终端、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

03

融合生物技术(品种选育)、信息技术(数字赋能)、智能装备(机器替代),建立以“AI + 大数据 + 新一代通信技术 + 物联网 + 北斗卫星导航”为技术支撑、与农业强国发展目标相适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04

推动农业“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竞争力增强”三大转变,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强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智慧农业的重点任务:农业生产数字化和天空地一体化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透明供应链管理,离不开智慧农业技术和产业的培育壮大,更重要的是,要持续推进生产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农场。

发展“天、空、地”多尺度农业资源环境信息获取网络、农业资源环境信息感知技术系统,构建多时相、多维度、高精度的农业资源环境信息获取系统与智能服务平台,支持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增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攻克大田、园艺作物传感器瓶颈技术,加快“数字农情”建设,形成智能温室设施建设运行集成技术体系。

针对规模化农田、温室大棚推广种植环境监测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土壤作物智慧管理等技术装备,批量建设“无人化(或少人化)农场”“植物工厂”。

在孝昌的红菱果业种植基地内,桃园管理已基本不再需要人工巡查,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更是让红菱果业的种植成本大大降低。这得益于智慧农业技术手段的有效加持。

2024年初,红菱果业与珈和科技合作共建的红菱果业有机农场智慧农业大数据监控平台上线运营,重点对黄桃有机农场和圣女果示范田进行监测和精准管理。平台从卫星遥感数据的调用,到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的的部署,形成完整的种植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互联,将不同基地的数据统一管理并可视化。

如今的红菱果业,从孝昌万亩桃产业示范带中脱颖而出,通过精准监控与智能管理等智慧农业技术手段的赋能,让红菱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约20%,同时,企业领导获取信息与决策的速度提高了2-5倍,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赋能传统农作物种植,农业特色产业也在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动之下得以发展。

在浙江松阳,智慧农业技术让松阳实现了茶叶种植的数字化监管。

2024年,珈和科技在浙江农业气象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松阳县气象局茶叶气象数字化平台,针对于茶叶监测,搭建了包含遥感观测、茶园小气候站、茶园气象实景站、土壤水分站、低温自动观测站等地空观测,以及灾害监测、灾害预警、农用预报、采集数据七大功能模块在内的可视化引擎,提供给茶叶低温冻害、高温干旱等灾害监测预警,以及施肥、喷药、修剪、采摘、除草等农事活动指导,助力松阳茶叶产业发展再创新高。



设施智慧农业工程全过程咨询研究院 地址:重庆江北区红旗河沟3号轻轨1号出口东和银都B座7、8楼    电话:023-65366488 023-67023733
   重庆市合川区南办处希尔安大道1024号、1108号       电话:023-42838333 17723172167
联系邮箱:278526255@qq.com  QQ:278526255 版权所有©2024-2028,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