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类别 >> 绩效评价 >> 评价交流 >> 从三个方面,学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从三个方面,学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2023-09-22 11:06:31 来源:重庆开睿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10

、重点评价内容

  依据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从部门财政管理工作绩效、部门(单位)职能履行、部门履职效果、年度工作重点任务实施情况,以及财政管理、审计、人大巡查发现的问题,梳理评价内容。

重点关注和分析部门(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执行力;部门(单位)履职中重大任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以及部门(单位)在推进事业发展中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取得的成效。

二、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二)部门(单位)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保障部门(单位)履职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当年部门(单位)重点任务和工作计划、重大政策和项目安排情况;

  (四)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五)当年预算、执行、决算及公开情况

  (六)部门(单位)财政管理工作考核情况;

  (七)与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相关的其他资料。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

先看绩效目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应反映部门(单位)为履职所分配、使用、管理的财政资金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和指标值予以细化、量化。主要包括:

(一)投入管理指标,指部门(单位)履职所需的财政资金和资产,以及服务履职应开展的财政管理活动,具体按照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相关办法的有关要求设置。一般设置两个二级指标,目标设定和预算配置。其中目标设定包括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预算配置包括在职人员控制率、“三公经费”变动率、重点支出安排率。

在职人员控制率就是评价是否超编?这个比较容易判断。

“三公经费”变动率就是评价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具体包括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重点支出变动率情况,《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规定,政府各部门应当采购经济适用的货物,不得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条例还对三公浪费行为规定了处罚办法,最高可降级撤职,构成渎职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条例对六种“三公”浪费的惩罚进行了规定,六种行为分别是:超预算、超标准开支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或者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因公出国(境)的;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的;出租、出借办公用房,改变办公用房使用功能,或者擅自租用办公用房的;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或者超标准租用车辆,或者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豪华内饰,或者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其他单位车辆,或者接受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捐赠车辆的;超出规定的项目或者标准提供后勤服务的;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境)考察或者培训的。

重点支出安排率就是评价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这里面的问题是重点项目支出占项目总支出多少最佳呢?《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提到了两个内容:支出预算的总量与结构。评价支出预算总量,重点审查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党中央确定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中期财政规划,审查支出政策的可持续性,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审查支出预算结构,重点审查支出预算和政策是否体现党中央就各重要领域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要求,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加强对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查,保障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确定的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推动政府健全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合理确定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范围。加强对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督促实现支出绩效和政策目标。如民生支出,各地一般按照80%比例安排。

(二)过程管理指标,包括预算执行、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三类二级指标,其中预算执行包括预算完成率、预算调整率、支付进度率、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变动率、公用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控制率、政府采购执行率等;预算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预决算信息公开性、基础信息完善性等;资产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健全性、资产管理安全性、固定资产利用率等。

  (三)产出指标,指履职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履职数量指标,即部门(单位)计划完成的各类重点工作和任务的数量,履职质量指标,即重点工作和任务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履职时效指标,即重点工作和任务的计划完成时间要求等。设置目标和具体指标,既可以集中反映某项重点任务的单项绩效指标,也可分析提炼形成某类重点任务综合绩效指标。可以用实际完成率、

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重点工作办结率等表示。

  (四)效果指标,体现部门(单位)职能履行要达到的效果,包括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经济效益是指部门(单位)履职活动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即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如生产经营成果指标、消耗及消耗效果指标和资金占用及占用效果指标等。社会效益是指部门(单位)履职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带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生态指标是指部门(单位)履职活动使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如优化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意度指标,包括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部门(单位)履职的满意程度等。

  (五)设置目标和具体指标,应结合实际,既可以集中反映某项重点任务的单项绩效指标,也可分析提炼形成某类重点任务综合绩效指标,如部门重点任务完成率等。




地址:重庆江北区红旗河沟3号轻轨1号出口东和银都B座7、8楼    电话:023-65366488 023-67023733
    重庆市合川区南办处希尔安大道1024号、1108号       电话 023-42838333   023-42757933
联系邮箱:cqkaiyuan2005@126.com  QQ:1026366761  版权所有©2014-2025, 重庆开睿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