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分类导航  
企业要闻  (18)
市场动态  (8)
通知公告  (11)
行情快报  (7)
行业资讯  (1)
经营实务  (0)
创业故事  (10)
诚信专栏  (0)
专家观点  (1)
招聘求职  (151)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合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川市“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2013-04-07 15:27:1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合川府发〔2006〕22号

合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川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合川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请市经委以市政府名义将规划文本单独印刷送各单位。

二00六年七月十四日

合川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合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合川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把合川建设成为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根据《合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结合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和《重庆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以及《重庆市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制订本规划。

一、“十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十五”是合川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工业整体态势良好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十五”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1.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十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6%,2004年工业总产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合川首次进入重庆区县工业前15名。2005年全市有工业企业1147户,实现产值64.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户,产值27.3亿元。

2.主要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五”期间,能源、建材、制药、食品、纺织、机械等主要工业取得长足进步。能源工业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双槐火力发电厂一期工程(60万千瓦)、装机容量5.5万千瓦的三汇煤矸石发电厂、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草街航电枢纽和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富金坝航电枢纽,全市装机容量126万千瓦。煤炭年产量达到200万吨。建材工业2005年生产水泥3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60万吨,占总数的20%,以富丰、腾辉、金九为主导的企业已形成年产4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能力。三家医药企业已获《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认证,希尔安、康宁等制药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已达300多家,涵盖罐头、酒类、糖果糕点、调味品、饮料等十多个门类。纺织、机械已形成地区特色。

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工业的主导力量。全市工业已基本完成由公有制经济为主向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转变,推进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底止,民营工业企业1114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7%以上。

4.园区建设初显成效。到2005年底,江城工业园区协议引进企业40家,总投资15.4亿元,引进企业已建成10个。2005年园区实现总产值8.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2.5%。盐井三汇建材、太和丝绸、清平玻璃等特色工业正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5.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按照“严格政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全市758户国有及集体企业已改制710户,改制面93.6%。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4.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2%。上亿元产值的工业企业仅7户,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度低、关联度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工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企业规模小。

二是工业化程度较低。2005年,合川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一产业20.6%(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2%,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1%),二产业39%(工业16.48%),三产业40.4%。工业所占比重明显太低。按照衡量工业化标准的三个重要指标对照: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应该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由此可见,合川的工业化水平还处在中期初级发展阶段。

三是低端产业多。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将逐步扩大,合川市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化工特征比较突出,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产品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加工深度不够,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竞争优势。

四是企业发展资金紧缺。工业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企业整体实力较弱,诚信度不高,资产抵押不足,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企业对工业企业的信心指数不高,发放贷款“门槛”较高,工业企业发展后续资金缺口大,发展后劲不足。2005年,全市享受各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仅137户,仅占企业总数的12%,约88%的中小企业处于“信贷盲区”,工业投入不足。

二、“十一五”合川工业发展的环境

(一)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技术创新能力弱。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合川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人才短缺,是对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

2.资源和环境对工业发展的要求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型经济。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环境生态调控的力度。合川的产业基础本身较弱,重化工比重大,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企业较多,将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弱市场竞争力。

3.面临周边地区的挑战。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沿海发达地区凭借良好的开发条件和经济、科技、人才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将进一步拉大与我们的距离;合川工业在渝西经济走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与重点工业区市县相比,总体实力不强,仍居后列。基础设施、产业基础、投资和发展速度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和渝西地区及三峡库区的重点工业区市县,处于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态势,增长迅猛,合川赶超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工业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合川水利资源得天独厚,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水域面积77平方公里,过境水流量年平均达730亿立方米,可作为发电动力的设计能量已超过69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灰石、天青石、天然气、岩盐等26种,煤炭储量丰富,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近4亿吨,远景储量18.2亿吨。石灰石55亿吨,天然气20亿立方米,煤层气704亿立方米,岩盐可开采储量160亿吨。为发展能源型、建材、盐化工业等资源型大产业提供了优势条件。全市常年粮食产量达75万吨,水果产量2.6万吨,出栏生猪120余万头,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瘦肉猪、白山羊、茧丝绸、柑桔基地。

2.基础设施优势凸显。撤县设市以来,我市大规模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双管齐下,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52.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62.1万。渝武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遂渝快速铁路开通,交通优势显现。水、电、气供应方便,尤其是电力网站遍布城乡。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程控交换、光缆、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络覆盖城乡,电话、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和宽带综合信息网已开通。

3.经济实力逐步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0.5亿元,与上年比较增长13.1%,“十五”平均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9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8亿元,同比增加1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8亿元,同比增加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8元,城乡居民储蓄金额高达97.7亿元。

4.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市总人口已达150.6万人。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7%,农村转移劳动力31.6万人,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为能源型工业、资源型工业和一般加工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渝大国际派斯管理学院、西师行知教育学院、重师涉外商贸学院、西南大学水产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市外大专院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具备了一定的人才资源优势。

5.工业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十五”的发展,合川市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主要产业日益壮大,工业总量不断增加,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紧邻主城区尤其是北部新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合川工业与主城区配套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进入“十一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大力开发具有合川特色的新兴产业,充分挖掘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突出发展能源型工业、资源型工业和一般加工型工业,使合川工业出现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转折时期。

三、“十一五”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和“3·1212”工作思路,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能源型工业,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和一般加工型工业,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大工业总量,提高运行质量,努力构筑具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特色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大力开发的原则。树立“开发”理念,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水电、火电、煤炭、煤电联营等项目;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水泥、盐化工,集约化发展耗能、耗水项目;利用区位特点,开发引进纺织、食品、医药、机械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突出市场主导作用,政府重点进行产业政策引导,优质高效配置资源,营造各类项目开发的良好外部环境。

2.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原则。针对“十一五”期间开发性项目较多的特点,充分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主城工业园区和华蓥山片区两个经济增长极要和城乡建设协调发展,新开发项目要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国家主导的大中型企业要和当地民营资本投资的小企业协调发展。同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结合能源型、资源型工业的特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把合川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重庆北部区域中心城市。

3.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原则。根据“合川‘十一五’生产力空间布局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突出特色、挖掘优势、提高集中度”要求,着力围绕主城区和华蓥山片区两个经济增长极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引进和培育能带动产业集群的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坚决杜绝“镇镇办厂、村村冒烟”的布局。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坚持“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培育”战略,重点发展能源型工业、优势资源型工业和一般加工型工业;进一步优化主城区经济增长极、华蓥山片区经济增长极、西部片区太和(含渭沱)和北部片区钱塘两点的生产力布局,形成“两极、两点”的“2+2”工业发展格局;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实现“五个显著提升”: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显著提升。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年均递增25.4%;实现工业增加值72亿元,年均递增27.3%,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0%。

二是工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到2010年,能源型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37%,保持能源型工业的主导地位,建成重庆北部综合能源基地。资源型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约33%,建成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江城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010年达到30%。发展规模经济,培育150户成长型企业,“十一五”末形成销售产值10亿元的企业(集团)2至3家,销售产值5亿元的企业(集团)10家。

三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亿元,实现税金5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10年提高到170%;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7吨标煤。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0.8%,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五是就业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就业人员约35000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2010年达到65%,人民群众在发展工业上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四、“十一五”工业发展重点

“十一五”是合川工业体系和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的阶段,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实施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培育战略,不断壮大以能源型、资源型、一般加工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以主城江城工业园和华蓥山片区为载体,通过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优化工业布局,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突出五大特色。即“四大基地一特色园”。(1)依托丰富的煤、电资源,大力发展煤电产业,打造重庆北部的能源基地;(2)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以水泥为主的建筑材料,打造重庆北部的建材基地;(3)依托纺织印染和丝绸业,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大力发展服装工业,建立服装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4)依托PIC猪、葛、水产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培植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禽、水产深加工,开发葛系列产品,构筑农产品加工基地。(5)依托盐卤、天然气资源,与重庆三大化工园区错位竞争,大力开发生产医用氯化钠、纯碱、聚氯乙烯、甲醇、醋酸等盐气化工产品,构建特色化工园区。

抓好三大重点。一是重点发展以水电、火电、煤炭、煤电联营、煤炭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型工业;二是发挥能源、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扶持壮大化工、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三是促进以纺织、制药、食品、机械加工为主的一般加工型工业。

(一)做大做强能源型工业,建成重庆北部综合能源基地

1.电力工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166亿元。到2010年,电力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量28 %。发展重点:

一是加快推进50万千瓦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6万千瓦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双槐火电厂60万千瓦一期、天富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建设。

二是启动双槐火电厂二期120万千瓦、天富二期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建设,促成9万千瓦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项目上马。

三是综合利用沥鼻峡隐伏煤田煤矸石,启动2 × 15万千瓦坑口火力发电项目。

四是搞好旋窑水泥余热利用,实施腾辉、金九、富丰干法生产线的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五是抓住输电线路、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机遇,继续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电网与电源建设的同步发展。

到2010年,形成发电装机280万千瓦能力(火电215万千瓦,水电65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50亿千瓦时/年,约占重庆新增装机容量1/3,成为重庆重要的电源供应基地。

2.煤炭工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24亿元。到2010年,煤炭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沥鼻峡新建2座年产60-90万吨的矿井。

二是通过对三汇一、三矿和现有地方煤矿挖潜改造,新增生产能力80万吨/年以上。

三是实施综合开发、规模经营,搞好三汇、沥鼻峡2个重点采煤片区的开发保护,提高煤炭资源开采技术水平。

四是搞好原煤洗选加工、低热值煤发电、炉渣生产建材、硫精砂回收加工、煤矸石综合利用,特别是煤层气开发利用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延长煤产业链。

五是确保煤电联营。市内生产的煤炭,首先是保证市内需求,着重是解决双槐二期投运后的电煤供应。加大监测和监控力度,严格控制煤炭外销量,稳定好地方煤矿的产量,确保电厂煤源供应。

到2010年,全市煤炭产量力争达到500万吨/年,新增产能约占重庆新增能力的20%-30%,成为重庆地区烟煤、动力煤、冶金煤的供应基地。

3.天然气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5亿元。到2010年,天然气工业实现产值约5500万元(按日供100万M3计,天然气出厂价格0.15元/M3)。

一是全力支持协助中石油做好在合川境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

二是修建新的天然气供给管线,确保2010年达到100-120万M3/日,基本满足新增工业项目用气、天然气化工原料、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三是多渠道争取中石油支持我市境内开采的天然气优先供给我市。

(二)积极发展优势资源型工业,打造重庆地区水泥生产基地

1.建材工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10亿元。到2010年,建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水泥产量达到700万吨/年,占重庆水泥总量的35%,成为重庆主要的水泥生产地区之一。发展重点:

一是水泥行业在保护和开发石灰石资源的同时,淘汰及严格控制机立窑新增能力,以拉瑞、富丰、金九3户骨干力量为重点,加快大中型干法旋窑水泥的发展,做好电厂粉煤灰、煤矿煤矸石的消化和再利用,实现产业升级,完成富丰、金九100万吨/年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并争取金九上第二条200万吨/年干法水泥项目,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力争2010年达到500万吨,约占71%,占重庆干法旋窑水泥的38%左右。

二是开发节能节材、高强度、低污染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针对电厂脱硫石膏,实施好石膏板、材、模具的综合开发利用。

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减轻自重、隔热保温、节约能源和土地、提高施工效率的板材,淘汰简易轮窑、立窑制砖。

三是发展化学建材,重点是塑料管道、塑钢门窗、新型防水涂料、建筑涂料等。

2.盐及盐气化工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35亿元。到2010年,盐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精盐在稳定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多品种盐,向保健用盐、化妆用盐等方面延伸。

二是盐气化工。延长岩盐、天然气产业链条,以天然气开采、引进为基础,依托岩盐资源,开展好盐、天然气化工和盐气综合利用。结合现代化工发展方向,以引进有实力的业主为重点,盐化工方面:推进实施好20万吨聚氯乙烯、1.5万吨金属钠等项目;天然气化工方面:推进实施好乙炔、甲醇、醋酸等产品及其衍生的化学品项目;盐气综合利用方面:推进实施好30万吨联碱、烧碱、液氯、盐酸等基础化工原料制造项目。

3.玻璃制品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4亿余元。到2010年,玻璃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引进吸收玻璃器皿轻量化、节能降耗、模具工艺、煤改气、煤改电等先进技术,做大做强现有规模以上玻璃企业;重点发展以硼硅玻璃、装饰玻璃、纳米玻璃为主的日用玻璃及医用玻璃。保温容器要大力发展异型瓶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创新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用率,培育壮大天嘉公司、润发公司、星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

二是结合联碱项目推进实际,积极创造条件,进军建材玻璃领域,通过发展日熔化500吨及以上高品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形成到联碱、到浮法玻璃的化工建材产业链。

4.能源和水需求量大的行业

合川地处三江汇合,三江及其支流过境流量大,水能丰富,水质优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缺水的情况下,具备吸引对能源和水需求量大的行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提高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1)耗电工业。“十一五”期间,合川市电力供应充裕,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运用差别电价等政策,吸引钢铁、有色、化工、纺织、建材等企业落户合川。

(2)耗水工业。“十一五”期间,着力在火力发电、纺织、造纸、电子元件、钢铁和石油石化行业等主要工业耗水行业做好甄别和筛选,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重庆市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电子元件、化工类企业。启动并完成二水厂建设,超前规划江城工业园区用水供应,使工业园区具备承接轻低污染的高耗水工业项目的能力,形成有利于高耗水产业聚集的“洼地”,实现集约化发展。

督促高耗水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废水循环利用。建设污水综合处理厂,对工业废水采取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3)饮品工业。加大招商力度,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的饮料生产企业来合川投资办厂;立足本市食品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品种,重点发展具有优势资源的桑果饮料、葛饮料、碳酸饮料等非乳品饮料;完成重啤六厂技改扩能项目,形成 10万吨/年能力。

(三)发展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为重点的一般加工型工业

1.纺织印染(含丝绸)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约8亿元。到2010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棉纺工业,依托改制后的华诚四棉,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通过实施以提高无卷化、无接头纱、精梳纱、无梭布比重为主的技术改造,提高混纺、交织、交并、提花织物技术水平,发展高档服装面料,家居装饰织品和具有抗菌、防臭、阻燃等多功能特种用途的纺织品,为下游产业链提供优质产品。

二是丝绸工业,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太和丝绸、康润、渭沱、富源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丝为龙头,走以公司带农户,缫丝企业带蚕、桑农户的路子,解决原料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完成缫丝企业自动缫丝机技术改造,淘汰立缫设备,提高生丝等级,降低缫折。到2010重点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抓住丝绸价格回升的时机,鼓励企业间联合,组建丝绸产品技术开发中心,开展从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为主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探索蚕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路线,提升合川市丝绸特色产业的总体水平。

三是印染工业,以查氏印染为依托,加快扩大先进印染技术生产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纺织印染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突破合川乃至重庆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提升的染整瓶颈制约。

四是服装工业,着力整合合川服装工业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服装,培育大中型服装企业,打造服装出口加工基地。

2.食品工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约2亿元。到2010年,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主要依托农副产品生产的优势,注重对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做大一批名牌食品,培育一批食品“小巨人”企业,通过食品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以工哺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推进城镇化。

二是德佳、永生的罐头食品继续完善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德佳100万头/年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和永生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使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出口罐头和优质罐头的比重达到85%以上。同时整合合川食品厂的存量资源,发展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产品。

三是重点引进开发防腐保鲜、安全检测、现代化包装等先进工艺技术,改造提升果蔬、茶叶、薯类、粮油、酿造调味品、糖果等传统食品行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生产营养、绿色、保健和方便食品品种。

四是酒类生产上规模,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引进市内外知名白酒企业,促成阳城酒业联合;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全市白酒生产企业,提高生产经营集群度;通过扩能改造,促进啤酒产能稳步增长。

五是名特产品如桃片、肉片、天星醋、橙糖、峡砚等通过企业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等途径建成企业集团。引进技术改造提高天星醋生产工艺;争取桃片注册原产地品牌商标,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加大保鲜技术改造,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随着合川旅游的兴旺,开发旅游产品。

六是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有企业,开发培育食品添加剂及配料、保健、生物等新兴食品。

重点培育壮大重啤六厂、德佳食品、永生食品、川洲桃片等企业。

3.制药工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约3亿元。到2010年,制药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在中药方面,重点通过希尔安新增产品品种的技术改造,加快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新品开发方面的步伐,在完善使君子、葛根、古谷子等特色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加快优质中药饮片、复方制剂、提取技术、制剂技术、炮制和贮存技术的产业化步伐。2010年,希尔安药业进入重庆骨干制药企业行列,产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

二是原料药方面,依托华邦和博腾,确保华邦原料药GMP建设完成,支持企业通过FDA认证和欧盟准入许可,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推动企业从“仿制”向创新的战略转移。

三是兽药方面,通过华西希望集团兽药GMP建设项目,围绕提高药效、食品安全、解决药物残留等方面,培育兽药产业。

四是通过帮扶康宁、精工药械等制药和器械企业,扩大总量和门类。

4.机械工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约44亿元。到2010年,机械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铸造行业要丰富产品系列,提高产品质量、加工水平。重点通过代发、天顶等企业技改项目,使铸造工艺由球墨铸造向壳型、消失模工艺转变,提高强度和可靠性,同时引进和完成现有设备的数控改造,提高铸件加工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提升铸造行业在重庆的行业龙头地位。

二是实施好文达机械汽摩零部件改造项目,进一步扩大气缸头产能,满足同线多品种工艺需求,提高生产线柔性和产品加工精度,降低能耗,达到欧Ⅲ环保要求,争取在2010年进入重庆同行业前2名。

三是鼓励奥顺特粉末冶金7000吨/年、安泉制动臂项目二期扩建工程建成投产,使合川粉末冶金结构零部件及汽车制动臂制造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是积极主动融入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链,扶持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支持汽车零部件和改装车制造企业落户改造,提高冲压、铸件、半轴、减震器、制动器、紧固件、特种改装车生产能力,并向模块化、系统化、中性化制造方向发展。鼓励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支持零部件企业间组建企业集团或加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集团,密切零部件企业与整车生产厂家的配套协作关系,不断提高配件的档次,力争成为重庆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基地。

5.物资回收加工业

“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投资约20亿元。发展重点:

一是通过实施加可欣、协远等再生纸企业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实现废纸回收---再生纸---污水处理---沉淀物再利用造纸循环链,扩大产能和减少污染。

二是帮助强联发搬迁项目建成投产,使企业由粗加工人发提升为出口精加工人发制品,成为国内主要的发制品生产企业。

三是加快引导、培育、扶持其他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发展。


通过上述“三型”工业的发展和项目的预计完成情况,合川工业体系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详见下图)。

五、“十一五”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工业生产布局

按照“突出特色、挖掘优势、提高集中度”的要求,以主城区经济增长极和华蓥山片区经济增长极相对集中进行工业布局;在西部以太和镇为中心、北部以钱塘镇为中心发展新的一般加工工业增长点,形成“两极、两点”的“2+2”工业发展格局。

主城区经济增长极:区域范围包括江城工业园区、合阳城街道办事处、南津街街道办事处、钓鱼城街道办事处和盐井镇、草街镇、云门镇、大石镇。该区域内圈以江城工业园区为核心,三个办事处城乡结合部为拓展,主要发展纺织、食品、制药、机电等一般加工工业。外围的盐井镇、草街镇主要发展资源型工业,以水电、原煤、水泥等为主导产业;大石镇、云门镇主要发展采输卤、机电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盐井镇或大石镇拟建天然气、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园,生产大宗化工产品,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

华蓥山片区经济增长极:区域范围包括双槐镇、小沔镇、三汇镇、狮滩镇、双凤镇、清平镇、土场镇等。该区域优质水、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以能源型、资源型工业为主,重点发展火电、水泥、原煤、高耗能、高耗水、玻璃、陶瓷、机械、纯净水等产业。

西部太和片区增长点:区域范围包括太和、铜溪、渭沱等镇。以太和镇为中心,利用太和镇传统蚕桑丝绸工业基础,充分延伸产业链,壮大以丝绸、服装为主的一般加工业;依托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发展水电及相关产业;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发展畜禽、果蔬、水产、粮食等食品加工业。

北部钱塘片区增长点:区域范围包括钱塘、沙鱼、龙市、肖家等镇。以钱塘镇为中心,依托利泽航电枢纽发展水电及相关产业;布局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一般加工工业,形成农产品加工中心。

(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按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使用优的要求,结合合川实际,建立“十一五”工业建设项目库。项目按能源型、资源开发型和一般加工工业型三大部分组成。初步规划实施72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建设参考项目,总投资约403亿元,预计新增收入334亿元,利润36亿元,税金26亿元。

能源型工业:21个项目,总投资约198亿元,预计新增收入86亿元、利润7亿元、税金6亿元。

资源型工业:29个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预计新增收入108亿元,利润17亿元,税金13亿元。

一般加工型工业:22个项目,总投资约93亿元,预计新增收入138亿元,利润10亿元,税金7亿元。

上述项目,预计完成约50%即可确保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三)精心培育工业园区

把培育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构筑工业经济增长极。到2010年,江城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增加值21亿元,销售收入58亿元,上缴税金2.5亿元。园区建设要注重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强化配套能力,做长产业链条”的要求,规划纺织服装园,形成纺织产业集群;规划医药产业园,形成制药工业集群;规划食品加工园,形成食品加工集群;规划机械制造园,形成机械工业集群。加快重庆江城工业园思居拓展区发展,形成新的工业增长板块。

(四)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非公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壮大民营经济阵营,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进程中,要放宽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准入条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成长壮大创造宽松空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企业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市政府一次奖励企业30万元;获得重庆市政府认定的“重庆市著名商标”,市政府一次奖励2万元。

(五)积极推进循环经济

合川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按照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重点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要求,以重庆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发展循环经济。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个核心,实施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和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建设,抓好主城区污染企业搬迁、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等五项工程,形成“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工业发展新模式。

化肥、电镀企业要逐步搬迁出主城区;煤炭开采要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建材生产要形成火电炉渣---水泥---机砖循环链;食品生产要形成粮食---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禽加工---动物内脏杂骨回收---生化制药等循环链。对有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上给予扶持。

(六)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引导企业树立新型工业化理念,不断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要抓住上级资金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把合川工业项目纳入重庆市工业技改资金、工业污水治理国债资金、新型工业化转向支持资金等项目总盘子,通过技改贴息改造一批、财政补贴支持一批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逐步实现管理过程、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化;坚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胆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研究开发新产品,培养造就新品牌,精心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完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六、“十一五”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围绕 “3.1212”工作思路,突出“能源型工业”、“资源型工业”和“一般加工型工业”发展,出台区域性产业指南,明确各镇鼓励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发展的产业,引导企业资金投向,避免低水平投资和重复建设,尽快建成重庆北部的能源基地、建材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充分发挥财税的市场杠杆调节作用,推动优势产业向集群方向发展。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工业园区”内外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一般性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技改项目贴息。积极争取上级工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项目和企业。新办企业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采取减、免、缓行政事业收费措施鼓励工业企业落户工业园区,通过财税等调节措施整合工业要素。支持有条件的镇发展工业。

2.切实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电力、天然气、水及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六纵六横一环”和出境的公路交通、千斤滩码头、襄渝铁路复线和兰渝铁路以及遂渝铁路复线建设,破除交通制约瓶颈。加快与工业发展配套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舆论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过硬的法制环境”,提高发展工业的认识。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大工业执法力度和工业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政府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和社会中介服务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资金融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交流、市场开拓、质量创优、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度,发挥商业银行作用,缓解企业资金供需矛盾;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企业互助担保;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鼓励企业依法通过股份制改革向企业职工、社会筹集资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工业企业。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围绕“三型工业”主导产业和重点,跟踪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成果和项目,改进招商引资的观念和方式,提高招商效率。抓住国内资本和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吸引国内知名企业来合川投资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制造基地,参与企业的改制重组。突出合川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等优势,抓住重庆“退二进三” 机遇,加强与重庆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争取重大项目在合川的布局。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快引进资金、机制、管理经验、技术装备和人才,促进全市工业跨越式发展。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投入、创业、评价、激励四大机制,搞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设立“合川市工业人才开发基金”,用于引进开发高层次人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现有人才带成果、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进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在市场准入、项目支持、地方税费、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简化人才引进程序,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从速从简办理引进人才的有关手续,并对其配偶、未婚子女优先解决落户、就业、入学等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各类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开展“校企挂钩”,有针对性地开办工业培训班,培养造就各类工业人才,建设企业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驾驭市场能力强、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强的新型企业家。四是启动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工业经济发展储备和提供合格的劳动者,在人事、劳动部门分别设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交流中心”和“企业技术工人交流中心”,开发人才市场,促进人才交流。

6.加强对工业的领导。各镇街、部门应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配强班子,定期协调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发挥职能科室的作用。全市应制定出台镇街工业发展考核办法、民营工业企业评比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调动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应转变职能,更好地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服务。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下载服务 留言服务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重庆天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心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南办处希尔安大道1024号、1108号
          重庆天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2-2020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网站备案: 渝ICP备13003253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702500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