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分类导航  
企业要闻  (18)
市场动态  (8)
通知公告  (11)
行情快报  (7)
行业资讯  (1)
经营实务  (0)
创业故事  (10)
诚信专栏  (0)
专家观点  (1)
招聘求职  (151)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马发骧:努力推动全市中小企业科学发展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2013-04-07 15:09:0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全市“两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委会部署,总结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市中小企业工作系统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市中小企业科学发展。

    一、去年以来三类经济发展形势及主要工作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中小企业系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攻坚克难,全市三类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简称“三类经济”)在逆境中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创业活力持续释放,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2年是我市近年来激发民间创业活力最好的一年,全年新增非公有经济产业活动单位23.2万户,平均每月增加1.9万户,累计达到131.5万户;中小微企业累计达到33.5万户,全年新增6.6万户,平均月增加6000户;乡镇企业累计达到7.8万户,全年增加3000户。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40.8%)、商务服务业(14.3%)、制造业(10.8%)、住宿和餐饮业(5.9%)、居民服务(5.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6%)等六大行业。

二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电子汽车行业成为稳增长的主动力。2012年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136.5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2.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6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90.9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980.3亿元,同比增长13.1%

三是社会贡献更加突出,就业增收成效明显。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全口径上交税收年度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35.3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67.6%;全市中小企业上交税收657.2亿元,增长5.4%,占全市税收的比重39.1%;全市乡镇企业上交税收181.2亿元,增长2.5%。从吸纳社会富余劳动力看,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5万人,累计达到910万人;中小微企业新增从业人员43万人,累计达到523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收入的增加,分别提供劳动报酬2880亿元和1650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近1700万人口正常的工作生活,并进而刺激消费的扩大,推动经济发展。

四是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外贸出口高位运行。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5303.4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56.6%,同比增长22.7%,继续保持投资主体地位。同时,受笔电等电子信息项目放量拉动,对外出口持续保持在翻番的高位增长区间。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出口总值达37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03倍,占全市出口总值的96.4%。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出口210亿美元,同比增长83.9%;外资企业实现出口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倍。

今年前2个月,三类经济开局良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初步统计,1-2月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59.3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总额131.3亿元,同比增长16.3%,比去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05.9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润总额69.7亿元,同比增长16.1%,比去年同期提高9.0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42.9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润总额41.9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

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定期出版《重庆中小企业》杂志,进行政策宣讲;免费编制印发《中小企业政策问答》10000册和《中小企业政策法规汇编》1500册到基层;举办了10余场“中小企业服务年”区县行、千家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解读咨询和千家中小企业科技与信息化政策解读等活动;在重庆日报开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和“富民兴渝,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系列宣传报道活动。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围绕“服务发展大局、紧跟政策措施、结合重点工作”,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促成了市政协专题协商“减轻负担优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市人大常委会专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会同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三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利用已构建4个民营企业维权投诉分中心、70个市级维权监测点、70个监督员的维权网络,积极推进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全年办理投诉案件及政策咨询共107件,接待近200多人次;及时办理公开电子信箱收到的投诉、求助、建议及政策咨询等各类信件98件,结案率在95%以上,办理质量均获得好评。四是激励发展积极性。认真组织开展“三类经济”发展考核,获得一、二、三等奖的36个区县(自治县)由市政府通报表彰;入选五十强的民营企业,由市政府授予“重庆市民营企业五十强”称号。

(二)抓规划与监测,提高指导服务能力

围绕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扎实做好运行跟踪监测,大力实施实施“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撰写三类经济运行态势的跟踪监测分析报告24期;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实时监测企业达到600户。到2012年底,全市纳入成长工程的企业超过6000户;新增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000 户;新增营业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1000户;新增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近500户。

(三)抓载体建设,加快提升发展空间

    2012年,新创建市级都市工业楼宇6个,全市都市工业园(楼宇)累计100个(其中市级92个),新增入驻企业128户,共计2476户;增加就业2.2万人,共计19.7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282.75亿元。

    新创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9个,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任务,全市小企业创业基地累计达148个,新增入驻企业520户,累计达6020户;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共解决就业30.1万人(其中农民工约22万人);年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

新培育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基地3个,累计达到42个。新增“重庆市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29家,累计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达到 170户。新增认定市级农产品加工基地3个,累计达到15个。对 67 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 1300万元,对4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

新增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累计达到7个;新增市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3个,累计达到22个;新增信息化服务平台10个,累计达到21个。

新设立重庆市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中心、重庆市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会、重庆市中小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促进中心4个重点服务机构,市级中小企业重点服务机构累计达到75个,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法律等多方位的服务。

    (四)抓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根据国家“十二五”纲要及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突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我们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采取“加强政策导向,搭建科技平台,狠抓典型示范,促进产学研结合”等系列举措为推手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两化”深度融合。首年在全市中小企业中建立并认定了市级研发中心62个;新增82家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累计达到190家,实现了38个区县全覆盖;为近10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免费建网站,“全市万家中小企业免费建网站活动”累计达2000家;为50家中、小企业(制造型)免费提供3个月“虚拟IT部”服务;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科技创新机制,提高质量标准管理水平。

(五)抓融资保障、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加大“银企保”合作力度,积极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和“新增中小微企业1000亿元融资计划”,扎实开展融资服务 “区县行”和“两翼行”合作等活动。截至2012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6404.7亿元,本年新增贷款1129.5亿元,增长21.4%,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60.6% 。担保机构全年新增担保发生额800亿元,累计担保总额2200亿元,在保余额超1000亿元。推进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达到3000万元。

(六)抓“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紧紧围绕市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成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继续加大“走出去”工作力度。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考察、境外项目推介、项目咨询和投资补助专项资金达到400万元。建立对外投资重点民营企业数据库,入库企业达到2000户;全年举办政策咨询、融资服务、项目推介会、对接洽谈会等16场次,参加企业1000余家(次);先后组织226家(人)企业到境外开展对外投资考察活动19批次。同时,利用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数十家企业参加“中博会”,达成合作、销售协议近亿元。举办首届重庆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暨巡回服务月活动,签订意向合作协议398宗,累计金额3.5亿元;组织了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28种产品参展全国“农洽会”,签订产销订单2.6亿元。此外,充分整合资源,加强与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境内外机构合作,支持区县招商引资。帮扶丰都县赴广东招商引资和荣昌县筹建荣隆台商工业园,取得较好成效。

    (七)抓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按照中央和市委《2010-2020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健全和扩大培训网络,以实施国家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以提高全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素质为中心,以中小企业培训网络培训体系为支撑,大力开展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等中高端培训。全年,共计培训17500人次,其中局属培训机构全年举办各类培训65期,培训7500余人次,举办创业培训9期,培训创业者2000余人。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坚持把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素质为重要工作,争取财政资金,立足本地实际开展各类培训2万人。为提升服务水平,对全市中小企业系统开展融资、信息化、载体建设、统计监测等各类业务培训合计2000余人次。

    (八)抓资源整合,强化支持帮扶力度

积极作好各类国家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我市三类经济争取到的国家有关部委、市级财政项目扶持资金逐年增多。2012年,国家各部委扶持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到位资金合计达30250万元,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到位资金8480万元。

二、2013年工作意见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三类经济”发展站在更高的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

(一)总体思路

2013年,全市中小企业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全市“两会”精神,按照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微型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壮大非公经济”为目标,以提高“三类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坚持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政策扶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坚持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指导,促进产业积聚发展;坚持扩大开放,引导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提高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和改进服务。

(二)工作目标

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8400亿元,增长15%,占全市GDP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从业人员50万人,达到960万人。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600亿元,增长14.5%,占全市GDP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新增从业人员40万人,达到820万人。

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4800亿元,增长14%,占全市GDP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新增从业人员40万人,达到560万人。

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增长11%;新增从业人员5万人,达到250万人。

(三)重点任务

——主体培育2013年纳入“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的企业超过8000户;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增加2000 户,达到15000户;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增加1000户,达到 7200户;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500户,达到4000户。

——载体建设。新增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5个,累计达到163个;新增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基地5个,累计达到35个;新增认定市级都市工业园(楼宇)5个,累计达到97个;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基地5个,累计达到20个;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0户,累计达到190户;新增市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5个,累计达到27个;新增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15家,累计达到35家;新增市级中小企业创业服务重点机构5家,累计达到80家。

——科技创新。培育认定市级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50家,累计达到360家;培育认定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超过60.累计达到120家;新增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90家,累计达到27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250个,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申请专利17000件,授权专利10000件。

——金融“输血”。力争全年新增担保发生额1000亿元,累计担保总额达到3000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000亿元以上。

——人才培训。以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依托现有的培训网络体系,力争2013年全市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万人次,带动其他区县和社会优质培训机构抓好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力争达到2.5万人次。

——权益保护。加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维权投诉网络建设,对建立70个维权监测点和70名监督员进行整顿和培训,在此基础上再拓展15个监测点,案件投诉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四)当前的重点工作和措施

1.深化认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强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紧密联系实际,自觉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全市“三类经济”发展。把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面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两会”精神结合起来,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和引领“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深入实践“六个必须”、“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三个领先”目标、“三大定位”和“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发展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真抓实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推动“三类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优化环境,不断提振发展信心。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国家部委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贯彻国家以及市委、市政府促进“三类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营造出有利于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建立健全市企业维权投诉处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作用,加大对维权投诉问题处理力度,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建立和完善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和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消除阻碍发展的各种障碍,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与时俱进,致力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鼓励、支持、引导“三类经济”不断优化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企业上档升级。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围绕“6+1”支柱体系,用好用活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对传统工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重工业围绕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轻工业围绕轻纺工业等重点行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产业,为乡镇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核心,以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研发体系转型发展,强化先进适用加工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三是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服务型中小企业。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4.强化保障,积极推进“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科学策划与遴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支持发展的中小企业项目。充分调动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力量和企业积极性,助推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加强对各区县(自治县)中小企业工作部门“成长工程”领导,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做到“成长工程”有明确的分管领导、有具体工作措施、有项目资金保障。加强与市级各部门沟通、协调,理顺工作机制,在资金扶持、融资担保、土地供应、税收减免、创业服务、教育培训、市场开拓、中介服务等各方面为成长工程提供支持和服务。将纳入成长工程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逐级对接,明确各级平台、服务站对应服务的重点企业,做到分级负责、全面覆盖。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包括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电子商务、创业指导、人力资源、法律援助、工业设计等内容的服务。

5.务求实效,狠抓中小企业发展载体建设。着力抓好小企业基地、都市工业园(楼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基地等载体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小企业基地用地问题、改善企业入驻环境,发展民营小微型企业,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培育打造一批国家级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市级中小企业重点服务机构,市级信息化服务平台、融资服务超市、重点担保机构及人才培训服务机构等,积极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确保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首批区县窗口服务平台尽快实现互联互通。

6.立足创新,积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品牌质量、节能降耗、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完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广机制;加大中小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支持和技术难题诊断对接力度,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抓好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宣传、信息化服务产品的推荐、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与中小企业合作力度,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财政资金扶持。

7.促进融资,缓解企业经营资金压力。一是搭建“政、银、企、保”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计划,增大中小企业贷款授信额度,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两翼行”、“区县行”活动,联合有关银行机构、证券机构积极做好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二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重点帮助一批担保机构做强做大;吸引市内外、境内外各种资金投入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四是推动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搭建市级再担保平台。

8.开拓市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围绕“建成内陆开放高地”的奋斗目标,充分利用境内外机构,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做好大项目、重点项目的配套项目引进服务工作;充分利用中博会等各种展会,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一批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外向度高的中小企业;利用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成集展示、交流、交易于一体的“中小企业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招标一批有国际资源的中介机构,为我市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项目、融资、税务、法律等服务,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操作流程、相关法律、政策等培训,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对外投资。通过招商引资,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建“重庆市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基金”,支持我市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解决海外融资问题,引导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到国外投资兴业,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对外投资目标任务。支持和帮扶区县政府、重点中小企业招商引资,采取项目对接、招商座谈、项目考察、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方式帮助区县政府、企业招商引资。通过展会或举办会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重点做好全国“农洽会”、“中博会”的参展和重庆饮食行业投资加盟洽谈会、第二届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的举办工作。

9.强化监测,大力提高服务参谋决策能力。以“提高数据质量、夯实统计基础、发挥参谋助手、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高质高效推进统计、规划、监测等工作。扎实做好“三类经济”统计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发展状况。抓好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监测平台工作,监测样本量力争达到800户;抓好农业部12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的直报工作。加强与统计、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提高数据报送质量,搭建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深入区县、企业开展综合、专项统计调研工作,为领导和有关方面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10.增强三种意识,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系统干部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自觉执行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市委常委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的各项规定,确保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精神落实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增强发展意识。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结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突出抓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增强廉政意识。全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廉政建设,要管好自己、做好表率,特别是涉及项目申报、审批,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阳光、透明操作,坚决防止不廉洁行为在本系统、本单位发生。

    同志们!新时期中小企业发展任务繁重。我们要在新一届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巩固和发展“十二五”开局以来良好势头,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继续为推动“三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而努力奋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下载服务 留言服务


 重庆市合川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重庆天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心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南办处希尔安大道1024号、1108号
          重庆天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2-2020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网站备案: 渝ICP备13003253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702500242号